汽车产业链“去中国化”,会不会成为一种全球趋势?

中国汽车网(www.powasolar.com)专业汽车网站

2020年初疫情刚爆发的时候,“将供应链撤出中国”曾经是一个热门话题,两年后,汽车供应链的“去中国化”再次被提起。

先是在美国,上个月拜登政府先后出台了《2022通胀削减法案》和《2022年芯片和科学法案》,主旨就是扶持美国本土的电动车产业和芯片产业,顺便打压中国。

在日本,媒体报道称本田汽车计划重组全球零件供应链,与中国脱钩。而后马自达又向在华零部件供应商提出增加库存并将库存提前转移至日本本土的需求。

欧洲这边也不消停,德国经济部开始对德企在华投资采取限制措施,并点名了大众汽车,希望这些德国企业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全球汽车产业链的“去中国化”,是否正在形成一种趋势?又会带来哪些影响?

牵一发而动全身

时间回到2020年初,当武汉这个汽车重镇按下暂停键后,影响很快波及全球汽车供应链。

中国不仅拥有数量庞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也是最重要的消费市场,企业在华设厂除了劳动力成本更低,更主要的是能够离客户更近。

以日产汽车为例,当时在武汉各类零部件工厂或转包企业为其提供的各类零部件超过800种,所以武汉停工会直接破坏日产全球的供应链体系。

所以从那时起,“寻找替代中国的供应商”、“把供应链撤出中国”的说法甚嚣尘上,美国、日本和欧洲也都开始鼓励制造业回流,建议企业将部分供应链转移出中国。

2020年白宫经济顾问呼吁美国企业从中国迁回美国,还建议政府给予100%的报销。随后日本政府出台的经济刺激计划中,也包含了2435亿日元的拨款帮助企业实现供应链多元化。

但是随着疫情影响褪去,供应链迁出中国的现象并没有出现。不过进入2022年,情况开始变得复杂。

俄乌冲突搅动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分化重组,国际经贸和全球治理体系也面临重大调整。尤其是上半年上海疫情的爆发,再次让汽车供应链处于危机之中。

这也是开篇提到的本田汽车打算重组供应链的背景。两年多前经历了武汉那一轮断供的打击之后,今年3月上海封控再次让本田零部件出现断供,本田日本工厂也因此频繁停产。

中国制造的零部件占到本田汽车全球生产车型的比例从10%到50%不等,而上一财年本田汽车全球产能中40%来自中国。

接二连三的打击,让本田汽车不得不对供应链进行全面评估,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风险对冲也在情理之中。

所以日媒的报道有夸张和不实的成分,本田并没有将供应链体系撤出中国的打算,不过也确实在考虑在中国之外,开辟一个新的供应体系,进行风险对冲。

事实上不只是日本企业,全球汽车产业对中国的依赖程度都很深。

韩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约170家韩国零部件企业在中国建有300家工厂。而咨询公司Llamasoft的数据则显示中国汽车零部件产值超过400亿美元,其中近200亿美元流向了美国市场或美国企业。

想与中国脱钩没那么容易

从默克尔政府时期开始,德国政府就一直在敦促企业减少对中国市场的依赖。但是这种口头警告显示收效甚微,德国企业近年来在华投资反而呈现上升趋势,仅上半年德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就高达100亿欧元。

所以今年5月,德国经济部暂停为大众汽车在中国的项目提供担保,而时任大众汽车集团CEO的迪斯则公开表示,人们低估了中国给德国繁荣带来的贡献之大,“如果与中国脱钩,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都会受到影响。”

事实上即便是企业想与中国脱钩,操作起来难度也非常大。

首先汽车产业链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从国产桑塔纳开始,中国汽车工业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培育出来一个完整的整车和零部件配套体系,吸引来了全球的零部件企业在中国布局,并带动了本土自主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壮大。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此前谈到是否会出现国内汽车产业链向东南亚国家转移的情况时,就指出东南亚缺乏完善的汽车产业链,尤其是电动化方面,产业链的建立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

成本是另一个重要因素。全球第三大集装箱运输公司CMA CGM首席执行官Rodolphe Saade就曾指出,供应链从中国迁移回欧洲的情况不太可能发生,因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在制造业方面的低成本优势,是欧洲国家无法取代的。

法雷奥首席执行官Jacques Aschenbroich曾更直白地表示,“如果我们转移供应链,那么多出来的成本由谁负担?客户们显然不会承担这些,我们更不愿冒这个风险。”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价值链研究院发布的《后疫情时代的全球供应链革命——迈向智能、韧性的转型之路》研究报告指出,从中国的消费市场和制造业基础来看,全球供应链“去中国化”缺乏经济基础,不可能成为现实。

“外资企业已经深度融入中国市场,中国稳定增长的消费市场对外资企业的吸引力仍然长期存在。现在,中国是全球供应链中的核心节点和关键环节之一,对全球供应链的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供应链已经成为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的‘压舱石’。”

虽然短时间内,汽车产业链“去中国化”还无法实现,但是并不代表我们可以高枕无忧,因为没有任何一家产业链上的企业是不可替代的。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经济学家尼西塔Alessandro Nicita表示,长远来看,车企们会转向更多元化的供应商。

过于依赖单一市场,对任何产业来说都是有风险的,所以接下来美国、日本和欧洲的做法恐怕还会更加激进,所以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必须要有很强的危机意识。

中国汽车网(www.powasolar.com)专业汽车网站

作者头像
中国汽车网创始人

上一篇:深圳的汽车城之梦
下一篇:盖世周报 | 埃安发布纯电超跑;岚图寻求增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