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全球未来出行大会|圆桌讨论:下一代动力产业发展机会的探讨

中国汽车网(www.powasolar.com)专业汽车网站
核心提示:2019全球未来出行大会现场嘉宾演讲实录,敬请关注!

为更好地推动全球范围的跨界协同,理清出行公司、汽车公司、城市等各个主体在未来出行生态中的角色,讨论未来出行方式、出行科技、交通结构、交通战略会发生的重大变化以及整个行业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组织举办2019 全球未来出行大会,以推动出行生态变革、转型创新和国际协同,迎接出行革命。以下为圆桌讨论内容实录:

电池,2019全球未来出行大会

我们将继续下一代动力产业发展机会的探讨,参与讨论的嘉宾有: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红新先生;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梁锐先生;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袁中直先生;中航锂电科技有限公司CMO谢秋先生;苏州锂盾储能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夏文进先生。

除了梁总以外,几位老总都做了分享,中车周总也讲了,今天这个场跟电驱动有一点不太搭,其实我觉得挺搭的,因为电池再好也离不开我们的整车技术的协同。我们今天主办方搭这个台子非常契合目前产业的发展现状,可能我们偶尔可以看到新闻说你这个车除了问题,尤其是新能源车说电池的问题,消费者也不清楚到底是不是电池的问题,但是我想不管是新能源车还是传统车,走向市场应用端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瑕疵,尤其我们新能源行业又是一个新兴产业,上下游产业的协同是非常非常重要,也感谢主办方在德清这里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交流平台。

我就问第一个问题,动力电池发展一讲到原材料经常我们会皱着眉头,因为它的波动确实非常大,有高的时候低的时候,现在我们看动力电池为了产业的发展,包括我们也讲了迭代技术也很快,所以大家也在提升的同时扩产,怎么应对上游的变化,来保证我们下游动力电池产业平稳发展,这个问题请梁总来回答。

梁锐:实际上这几年我们电池的发展来看,随着电动汽车不断的普及,电池的价格在加速的下降,实际上我们原来在2018年遇到最大挑战,当时各种原材料长的非常快,尤其是钴价、锂都有了相当幅度的上涨,大家受到很大压力,尤其电池厂家夹在两头,一个车企非常强势,另外一个材料厂借着行业发展的大势,保持价格的坚挺,造成很大的问题。今年也是一波三折,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开始,整个价格出现大幅跳水,大家看到有些像钴和锂有了40%以上的下降,这就是反映市场规律,大家觉得有钱可赚都来投资都来开采,又超过供需平衡点,供过于求,价格就下来了。另外一方面大家在开发无钴或者少钴的体系,尤其在以特斯拉为代表这方面在全球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引起广大反响。投资者对这方面也有未来的预期,造成了供货量和销售价格有持续的下降。最近大家看到又有一点抬头上升,我觉得这个也是正常的状况,对于我们电池企业来说,怎么样保证供应的原材料安全性,实际上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很多客户现在也在问,尤其国外高端客户总是问,你的钴从哪来,你怎么保证,你的锂从哪来,你的镍怎么办,这些问题都需要各个企业重视,无外乎三个方面要做,第一个我们要想办法通过我们技术的进步,使我们在选择原材料方面有更多的可选性,无钴或者少钴是一个发展的趋势,最近随着补贴退坡逐步的结束,磷酸铁锂未来会有增长的趋势,对钴的需求量也有一个巨大的下降,正好平衡市场的需求,技术对成本的降低,包括对原材料的安全性是第一位的。第二个通过跟战略供应商形成战略合作的关系,使大家可以共担风险,共同享受成长的机会,这样也是一个企业发展过程当中不可缺少。第三个我们很多企业包括我们也在做的,在产业链进行投资,要进行资本参与确保下一部分在整个价格波动情况下做到便宜价格,能使我们在一个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证我们对客户的承诺,我想这是最终的目的。

主持人:谢谢梁总,第二个问题我想请教一下袁总,这几年我记得习近平主席是前年在这个博鳌论坛上也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做过一个发言,其中讲到要开放包容这个市场,这两年我们也看出来本土的尤其是动力电池产业,不断有外资也在中国看重我们的市场,今年3月份去韩国调研的时候,三星和LG问我说没有看懂为什么亿维锂能为什么跟LG牵手我想问一下怎么获得自身快速发展机会?

袁中直:现在我们中国做汽车也好,电动汽车也好,根基并不是那么深,积累不是那么多,终究我们可能要用市场换一些技术,或者进一步改革开放或者什么的,中央定的政策就是要开放要包容,要能够让大家在一个平台长竞争,这样才有利于技术创新,我们亿维锂能行业里面觉得我们搞的战线比较长,和别人从纵向产业链方面去铺战线不一样,我们是只搞电池,然后在电池路线都去弄,包括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充电电池我们也做了很多还有数码动力,动力也有三元磷酸铁锂也有软包的,也有方形的也圆柱的,都搞了很多确实比较杂,动力电池方面圆柱比较早,技术也相对成熟一些,方壳是中国特色,大家也弄的比较早,软包的以前都是用来做小电池,做数码,动力电池一开始我们不看好,没有动作,现在软包在乘用车市场上也还不错,这样的想法我们想自己也不行就合作。

主持人:我们看到亿维锂能业绩表示在行业也是非常不错的,如果有投资可以继续关注股票。谢谢袁总,我再问杨总一个问题,杨总刚才我们简短聊了一下看着像学文的,报告分享非常有技术深度,得知杨总是原来对车也是有这个深耕了很多年,这次我们的大会大家都听到昨天的主论坛到分论坛讲到电动化和智能化,网联化融合,这个融合最终带来的结局如何让我们的制造业转型升级,让它有更好的提升,我们都在提降成本,都离不开这些融合,一个传统的制造企业,这个行业很快,有时候我们一觉睡醒了就发生很大变化,这个几者之间怎么让一个传统制造业能够很快协同融合,我不知道蜂巢这个背景刚刚介绍是我们长城汽车的事业部,现在成为一个独立的第三方电池的制造商,蜂巢协同怎么通过网联化、电动化、智能化手段达到我们产业升级创新的目的,请杨总聊一聊。

杨红新:谢谢,这个问题太难了,放到昨天主会场讨论,我确实不懂电池,这个报告是别人写的,我在这里讲,我原来是长城汽车做整车开发,做了很多年三电系统开发和新能源整车开发,2016年开始做动力电池,也是学习的过程,蜂巢能源本身也比较新,也是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当中还是跟整车接触比较紧密,这个四化,新四化每个企业都在讲,肯定是一个历史潮流,新四化过程当中电动化是基础,因为在电动化上做其他的网联化、智能化更容易更简单,我们内部有一个比较开发难度系数,比如燃油车难度系数是1,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难度系数1.8或者是2,电动车的开发系数是0.8,为什么造车新势力,切入的领域都是新能源车,也跟这个难度有一定关系,这个过程当中跟产业怎么协同涉及到产业机会的问题,新四化过程当中电动化是基础,电动化基础是动力电池,产业协同面临一个新老产业交替的过程,这个过程当中怎么把握机会,我们最近一直思考什么是车规级电池,传统的做3c数码小软包电池这一套的制造体系,检测方法、实验方法,以及包括供应链管理体系,是不是适用于车规级的体系,现在来看随着不断研究的深入,肯定不适用,实际上这个过程当中面临一个产业链和产业再造充电的过程,谁能抓住这个机会就可以脱颖而出,跟新四化协同起来,我们现在应该看到原材料供应链有非常多需要提升的地方,一致性、稳定性,电芯工厂也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整车级产品级的测试方法,比如电池测试恩方法原来国标规定大量汽车工况没有被覆盖到,有非常复杂的特殊工况。工厂一致性控制能不能适用,这里面有巨大机会,我们蜂巢能源作为后来者也是觉得有机会在产业链的协同上在产业链的升级上抓住这个机会,才进入的这个产业,我觉得围绕新四化,机会还是非常大的。

主持人:我再问一下谢总,我看到您过去对产品接触比较多,安全高效从动力电池来说是离不开的话题,从安全高效既让它安全又更高的效率,两者平衡也是比较矛盾的话题,它的难点到底是哪,作为动力电池解决安全高效的难点,您觉得是在什么地方?

谢秋:安全跟焦虑不矛盾,安全是红线,不能跨越,车上坐的是生命,我们企业一开始把安全放在最高位置上,安全这个课题也是非常大,我们建立一套安全开发安全体系,而且我们要用开发汽车行业的方法遵循16949建立质量库,失效库,要把市场上其他厂家,当然车厂也非常愿意帮助电池厂,因为车厂自己不想吃亏,也会把他们遇到其他厂家失效的表现和模式也会告诉我们,我们自己也会积累也会收集,就在前端,16949精髓是预防,我们首先是从设计阶段,就要去通过刚才讲的仿真,设计角度就要去保证它的设计是安全的,做一些冗余的设计,保证电池本质是安全的,同时我们自己企业内部也没有因为国标的放松,放松了自己的标准,针刺大家过不了就不做针刺,我们企业内部还是坚持做针刺评价安全性,安全可能跟效率有关,其实跟成本也有关,我们企业为什么一直坚持做这个标准厚度是26厚的,因为大家现在都在做1.5倍厚、2倍厚、3倍厚,便宜,结构件在整个电池里面占比前三位,不要小看这个结构件,但是我们也没有说因为成本低,选择电芯做大,电芯做大还是安全性会有一些问题,尤其做针刺的时候可以看出来有一些影响,我们企业把安全使用放在最高位,无论是成本还是生产效率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必须安全,这是不能妥协的东西,这个过程当中车规级的电池,国内电池企业做的都不是太好,不是从整车过来的,这个过程当中车企帮助我们改善了非常多,我们客户有长安,它是福特体系过来的帮助我们学习改善了很多,广汽从丰田本田体系过来的,他们这种认真执着的精神让我们非常钦佩,过程当中帮助我们改善了非常多,大家说的这些改善,我们3700多个词条做改善,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车厂也帮助我们学习了很多,学到汽车级别电池应该怎么做,这里面不止是传统的电池行业和汽车行业的融合,刚才说电驱电控充电也一样,我听到很多朋友讲充电桩故障率很高,其他行业也一样,现在电力行业汽车行业的融合,充电桩的故障非常多,质量也不好,维修成本也非常高,也是一样的,其他行业融入汽车行业必须遵循汽车行业的规范,做车规级的充电设施充电设备。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问一下夏总,我了解到铝塑膜目前依赖进口的比例还是非常高的,可能动力电池确实我们的企业非常谨慎,还是不太敢去大规模应用它,尤其验证周期比较长,但是这是一个努力的方向,过去动力电池很多材料也都是进口,后来也突破了都国产化,速度也很快,我不知道我们的锂盾未来做了什么样的准备和信心,让我们的锂电池企业能够青睐它,因为软包这两年扩张的也是逐步在加大,这个市场我们还是相信会有很大市场机会,请夏总可以借这个机会跟我们聊一下。

夏文进:非常荣幸跟各位行业前辈聊这个话题,我还是这个行业的新兵,但是我说在新能源行业里面,我也有十几年,我前面十年干的是发电,那个领域里面我也想能源行业还是我们通常讲的摩尔定律非常准,第一是质量的摩尔定律,效率快速上升,包括今天看到今天的陈总看的PPT里面CTP非常低,我们那个领域最早也很低,最早0.6,现在多少1.1,我们叫CTM,也是一样的,电芯封装成模组的时候会把单个电机还会高。原因是什么,靠的很多精细化管理做出来的,成本逼的大家没有办法,今天铝塑膜全部依赖进口,这个里面首先第一个在技术上解决车用和储能用短板问题,车用要强调安全强调寿命,安全靠什么保证,它的工况,工况很复杂,我们在各个极端工况条件下,我们材料能不能自己安全,第二能不能给电芯提供安全感,我们在研发的时候,我们跟几个比较大的公司合作,说电池能不能回收以后还是好的,怎么保证是好的,首先保证不漏,如何实现不漏才会有其他的空间可想,第二能不能给他提供安全性的保障,同时让我更阻燃,就这样,把几关键点涉及到安全,涉及到本性的关键点,绝缘、阻燃来做好,同时把成本做好,我锂盾做这个项目之初要求自己,我自己也是做研发的,必须是全部国产化,所有材料必须国产化,装备都是国产化。我们中国很多同行也在买日本的东西,我上这个项目之前就看过了,同时材料上面我自己在零几年那十月年做的铝深加工,后面做太阳能做高分子膜,2014年在创业板上市,我2015年出来再做这样储电的项目,也希望模拟我们储电领域向发电领域找这样一些机会,有这样的经历之后,铝塑膜对于我来讲材料类不陌生,供应链也不陌生,今天供应链选择上面也非常重要,我要选最大的,比如说看铝,铝塑膜很重要必须要进口,不是进口的不行,我选我选中铝合作,中铝今天没有在铝塑膜上做工作,为什么,它不知道,中铝集团反而有轻量化的一个战略,承担了国家轻量化战略,我后来专门到中铝去跟中铝的董事长总经理汇报了一下这个事情,他们还有这么大的量,从而开启我们在铝这个材料的战略合作,我想其他的材料也一样,我们在研究上面,我把客户的要求转化成指标,传统行业这样一些指标,把这样一些指标,最后应用到产品上会获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技术上做好就是好产品。最后大家担心的点锂盾怎么做,我说靠两个。

第一个成本是不是最低,如果三年以后,成本还是30块,50块,你还会用日本人的吗,可能用这个膜一个材料可以省几千万的利润,第二个呢,我说是服务,今天我们动力电池的材料它是要报备的,我们要和汽车厂做交流,和投资商做交流沟通,让他们加到白名单里,要从供应链到应用链每一端都了解这个产品,这样子的话推起来就会比较容易。大家都是有爱国之心,但是爱国之心并不是盲目的,要传递这样子的信息过去,通过有这样子的一些平台让我们得已把这些东西想出来,可能国产化的路径会更短。

主持人:感谢夏总,今天的时间已经五点半了,我们就不拖堂了,最后用一分半的时间,请梁总和袁总总结一下今年的年份,我是有一些感受,今年已经到了第三季度了,认识您这么多年,译制看您调解的特别的好,今年这个行业都挺难的,您总结一下这个年份是什么心情?

梁锐:一句话就是年年难过年年过,总要过下去,只要我们在努力,能够取得一些进步,对得起自己的付出,对得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应该问心无愧,第二个从整个行业来说,今年是从车企遭受到一个巨大的下滑,从电动汽车也遭遇了最大的发展的阻力,我们动力电池也遭受了最剧烈的行业洗牌期,谁可以在这个冬天活下去,要靠你以前的技术的积累。你的公司的综合实力是不是积累的够,有没有棉衣去过冬。

另外是要靠信念去支撑的,要永远的保持希望。

最后一个我感觉到从中国电动汽车有三个特点,第一个是政策,第二个是行业,第三个是地域。有政策的话,就发展的快,限行的城市电动车卖的好,不限行的可能就不耐用了,所以是靠催生出来的一个行业,能不能走下去大家很疑惑,但是大家昨天看了日本的专家也说了,未来第二次工业革命是锂电池+AI+AOT,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鼓舞,我也希望大家永远的胸怀理想,以饱满的热情迎接下面的挑战,谢谢大家。


敬请关注盖世汽车“2019 全球未来出行大会”直播专题!

PC:https://auto.gasgoo.com/NewsTopic/211.html

移动:https://m.gasgoo.com/news/topic/211



中国汽车网(www.powasolar.com)专业汽车网站

作者头像
中国汽车网创始人

上一篇:日美欧累计7万人,汽车裁员潮直逼上一轮经济危机!
下一篇:后补贴时代,电动汽车的能源补给该如何破局?

发表评论